《何陋轩记》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王守仁(即王阳明)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何陋之有”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豁达心境、坚守志向的精神风貌。本文不仅展现了王阳明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心学思想中关于“心即理”的深刻哲理。
《何陋轩记》原文:
余尝游于黔中,得一居焉。地僻而幽,人稀而静。初至之时,屋宇破旧,四壁空虚,风雨侵袭,寒暑交加。然余不以为苦,反觉此地清幽,足以养性。
或问曰:“此地何陋?”余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夫陋者,外物也;德者,内修也。若能修其德,养其心,则虽处陋室,亦可安身立命,与天地同体。
吾常坐于轩中,观云卷云舒,听风起风息。心无挂碍,意自安然。是以谓之“何陋轩”。
《何陋轩记》译文:
我曾经在黔中地区游览,找到一处住所。那里偏僻而安静,人烟稀少,环境清幽。刚到的时候,房屋破旧,墙壁空荡,风雨时常侵入,冬冷夏热。但我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这里宁静,适合修养身心。
有人问我:“这个地方有什么简陋的呢?”我回答说:“君子居住在这里,哪里会有简陋呢?”
所谓简陋,是外在的条件;而品德,是内在的修养。如果能够修养自己的德行,培养内心的平静,即使住在简陋的屋子里,也能安心立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我常常坐在轩中,看着云朵飘动,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心中没有牵挂,意念自然安宁。因此,我把这个小屋叫做“何陋轩”。
结语:
《何陋轩记》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篇描写居住环境的文章,更是一篇体现心学思想的哲学之作。王阳明通过这篇记文,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坚持理想、追求内心安宁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注重内在修养,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王阳明的思想体系,或想获取更多古文经典资料,欢迎继续关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