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寻雍尊师隐居》原文赏析及翻译】《寻雍尊师隐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寻找隐士雍尊师的旅程,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原文:
寻雍尊师隐居
春暮花落尽,
独行山径深。
幽人不相见,
空谷有清音。
鸟啼山更静,
风过竹林阴。
欲问仙家事,
云深不知处。
译文:
春天已经过去,花儿纷纷凋谢,
我独自走在蜿蜒的山间小路上。
那位隐居的高人未曾相见,
只听到空旷山谷中传来的清脆回响。
鸟儿在林中啼叫,山更加寂静,
风吹过竹林,带来一片清凉。
我想询问仙家的往事,
却只见云雾缭绕,不知他在何处。
赏析:
《寻雍尊师隐居》是一首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春末山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幽远的氛围。李白以“春暮”开篇,点明时节,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淡泊的基调。接着,“独行山径深”表现出诗人独自一人深入山林,追寻隐士的身影,体现出他对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幽人不相见,空谷有清音”两句,既写出了诗人未能见到雍尊师的遗憾,又通过“空谷”的回音,暗示了隐士的存在与超然。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诗意更加含蓄深远。
后四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隐居之地的幽静与神秘。“鸟啼山更静”以动衬静,突出山林的空寂;“风过竹林阴”则通过微风拂竹的声音,增添了一丝生机与灵动。最后两句“欲问仙家事,云深不知处”,既是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好奇,也暗含了对世俗尘嚣的疏离与超脱。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哲理思考,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中“飘逸洒脱、寄情山水”的风格。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人格的敬仰。
结语:
《寻雍尊师隐居》虽为一首短诗,却意境悠远,情感真挚,是李白诗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回归自然的契机。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这首诗依然能引发人们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