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课后练习解答】《白杨礼赞》是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形态与精神,赞美了北方农民坚韧不拔、团结一致的品质,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革命者的崇敬之情。在语文学习中,《白杨礼赞》常作为重点课文出现,其课后练习题也往往围绕文章内容、语言特色、象征意义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对《白杨礼赞》课后练习的详细解答,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掌握阅读与写作技巧。
一、词语解释
1. 礼赞:表示尊敬和赞美,常用于对某种事物或人物的高度评价。
2. 倔强:形容人坚强不屈,不轻易服输。
3. 参天:形容树木高大,直插云霄。
4. 质朴:指朴实无华,不加修饰。
5. 傲然:形容态度高傲、挺立的样子。
二、问题解答
1. 文章开头为什么提到“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
文章开篇点明“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这是全文的主旨句之一。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白杨树虽然生长在北方艰苦环境中,却依然挺拔、坚强,象征着北方农民的精神风貌。它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敬意。
2.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象征了什么?
白杨树的特点包括:
- 挺直、高大:象征坚定、正直;
- 枝叶繁茂、生命力顽强:象征勤劳、坚韧;
- 不择环境、适应力强:象征朴素、不畏艰难;
- 团结一致、互不分离:象征集体主义精神。
这些特点实际上都是对北方农民形象的象征性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敬仰。
3. 作者为什么要将白杨树比作“哨兵”?
将白杨树比作“哨兵”,是为了突出其挺拔、威武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守护者的精神。这种比喻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暗示了白杨树所代表的人民具有保卫国家、坚守岗位的高尚品格。
4.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起到了点明主题、升华思想的作用。它明确指出白杨树不仅象征北方农民,更象征中华民族在斗争中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这使得文章的思想深度大大提升,使读者能够从具体物象联想到民族精神。
三、写作手法分析
1. 象征手法:全文以白杨树为象征,借物抒情,表达对劳动人民和革命精神的赞美。
2. 对比手法:文中将白杨树与楠木等其他树木进行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价值。
3. 拟人化描写:如“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赋予白杨树人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拓展思考
1. 如果你是一棵白杨树,你会如何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可以从生长环境、经历风雨、内心信念等方面展开,体现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2. 在现代社会中,白杨树的精神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是的。白杨树象征的坚韧、朴实、团结等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五、总结
《白杨礼赞》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满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作品。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情赞美,也寄托了对民族未来的美好期望。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理解其语言之美,更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力量。
如需进一步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或写作技巧,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