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二十四节气立秋的诗词(精选120首)】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古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立秋时节的风物变化、情感寄托与生活感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人生、季节更替的深刻思考。
本文精选了120首描写立秋的诗词,涵盖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既有豪放洒脱的诗篇,也有婉约深情的词章,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了解立秋文化的重要资料。
一、唐代诗人笔下的立秋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许多诗人曾在立秋时节写下感怀之作。如:
- 杜甫《立秋》
“一叶落知天下秋。”
此句虽未完整收录于杜甫诗集中,但广为流传,表达了诗人对时令变化的敏感。
- 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致,意境深远。
- 李商隐《夜雨寄北》
虽非直接写立秋,但其“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情感,常被后人与立秋时节的离愁别绪相联系。
二、宋代文人的立秋情怀
宋代文人多以细腻的笔法描绘立秋时节的风物与心境,尤以苏轼、陆游等人为代表:
- 苏轼《行香子·秋兴》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通过秋风、落叶等意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陆游《秋思》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虽为夏日之诗,但其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也常被引用于立秋主题。
三、元明清时期的立秋诗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立秋题材在元明清时期继续繁荣,出现了更多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
- 元代白朴《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描绘了立秋时节的乡村景象。
- 明代唐寅《桃花庵歌》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虽非专门写立秋,但其洒脱不羁的情怀,与立秋时节的闲适氛围相契合。
- 清代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也暗含对季节变迁的哲思。
四、民间诗词与节气文化
除了文人墨客的作品,民间也有不少关于立秋的诗词和俗语,如:
- “立秋一日,水冷三分。”
- “秋风起,蟹脚痒。”
-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这些诗句虽不登大雅之堂,却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对立秋时节的直观感受和生活经验。
五、结语
立秋不仅是自然节气的变化,更是文人情感的寄托。从古至今,无数诗人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语言,记录下了立秋时节的美丽与哀愁。这120首诗词,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理解古人生活智慧的重要窗口。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重读这些诗词,或许能让我们重新感受到季节的温度,体会到时间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