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是周晔,她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记叙了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片段,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晚辈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他那平易近人又深沉博大的形象。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描写,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与伟大精神。同时,文章也体现了作者对伯父的深切怀念之情,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意义和人文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学习他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的精神。
- 培养学生尊重长辈、珍惜亲情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及他对晚辈的关爱,体会作者对伯父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鲁迅先生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精神价值。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出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氛围,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
3. 讨论探究法:组织学生围绕“鲁迅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等问题进行讨论,激发思维。
4. 联系生活法: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向鲁迅先生学习,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提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身份,激发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句子,思考: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 精读品析(20分钟)
分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以下几个部分:
- 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如“笑谈‘碰壁’”,表现了他的智慧与乐观。
- 鲁迅先生的关爱晚辈:如“给阿英讲故事”,体现他对孩子的慈爱。
- 鲁迅先生的忧国忧民:如“深夜送药”,展示他为人民着想的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4. 拓展延伸(10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他的生平事迹。然后布置小作文:“我眼中的鲁迅先生”,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自己对鲁迅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
六、板书设计
(略)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本课生字词并造句。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最敬佩的人——鲁迅》。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素养。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总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更加了解鲁迅先生,铭记他的精神,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