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优秀评课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小马过河》以其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寓意和贴近儿童生活的语言,成为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经典篇目。近日,我聆听了由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小马过河》一课,整堂课设计巧妙、结构清晰,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特色,展现了良好的教学素养与课堂驾驭能力。
本节课以“小马过河”为主线,围绕“勇敢尝试、独立思考”的主题展开,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性格、体会寓意,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教师在导入环节采用了情境创设的方式,通过提问“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文本解读方面,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变化,如“小马低头想了一会儿”、“小马鼓起勇气说‘妈妈,我明白了!’”等关键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同时,教师还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故事情境。
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讨论,营造了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分析“老牛”和“松鼠”对河水深浅的不同说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启发他们认识到“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从而深化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表达能力。课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面对的,使课堂不仅停留在文本层面,更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达到了“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总体来看,这节《小马过河》的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一节充满智慧与温情的语文课。它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担当,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