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敬业”与“乐业”这两个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节课我们将围绕梁启超先生的经典文章《敬业与乐业》,深入探讨其内涵、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一、课文背景介绍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发表的一篇演讲稿。这篇文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强调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引用古人的智慧与现实中的例子,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人生观。
二、核心观点解析
1. 敬业:尽职尽责,专注当下
梁启超认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认真负责,全心投入。他提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于这事,便是敬。”这不仅是对工作的态度,更是对人生的尊重。
2. 乐业:热爱工作,享受过程
在敬业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强调“乐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他指出:“我生平最讨厌的是懒人,最佩服的是勤人。”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三、现实意义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工作缺乏热情,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而《敬业与乐业》所传达的精神,恰恰为当代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提醒我们:
- 工作不只是谋生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 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 敬业与乐业并重,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
四、课堂讨论与思考
1. 你如何看待“敬业”与“乐业”之间的关系?
2. 在你身边,有没有“敬业又乐业”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
3.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如何在学习中体现“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五、拓展阅读推荐
- 《梁启超文集》
- 《论语》中关于“学而时习之”的相关篇章
- 现代职场心理学书籍,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
六、总结
《敬业与乐业》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演讲稿,更是一份宝贵的人生指南。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以“敬业”为本,以“乐业”为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之路。
课后作业建议:
写一篇短文,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敬业”或“乐业”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