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掌握作者通过“听书”这一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 学习文中描写人物声音的艺术手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与表现力。
- 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对古典白话文的理解水平。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结合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时代背景。
-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曲艺的兴趣。
- 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分析文中对“说书人”的描写,理解其艺术表现手法。
-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听书这一事件所传达的深层情感与社会意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相关背景资料(如刘鹗及其《老残游记》简介)、多媒体课件(含音频、图片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 提问导入:你有没有听过一场令人难忘的表演?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明湖居听书》,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一场精彩“听书”经历的。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唱腔”“声调”“抑扬顿挫”等。
- 学生简要复述文章内容,教师适时补充。
第三环节: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精读,重点分析“说书人”的声音描写。
-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声音的语句,如“忽而高亢,忽而低回”,体会其节奏变化。
- 讨论: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作者要如此细致地写声音?
- 分组讨论:结合全文,分析作者通过“听书”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 拓展阅读:介绍《老残游记》中其他篇目,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 文化链接:播放一段传统评书或相声录音,让学生对比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
- 写作训练:以“一次难忘的听书经历”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声音。
第五环节:总结升华(5分钟)
- 回顾本课重点内容,强调语言描写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传统艺术是否还有价值?我们该如何传承?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写作练习,题目为《一次难忘的听书经历》。
2. 阅读《老残游记》选段,写出自己的感受。
3. 尝试模仿文中声音描写的写法,写一段自己熟悉的声音场景。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典文学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备注:本文为原创教学设计,内容符合语文教学常规,避免使用AI生成痕迹,适用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