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苏教语文七下《木兰诗》中考试题集精选

2025-08-04 01:39:04

问题描述:

苏教语文七下《木兰诗》中考试题集精选,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4 01:39:04

苏教语文七下《木兰诗》中考试题集精选】《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英勇征战、功成身退的故事。作为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重要篇目之一,《木兰诗》不仅语言优美、情节生动,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因此在中考中常被作为考查重点。

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各地中考中涉及《木兰诗》的典型试题,涵盖字词理解、内容分析、主旨把握、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该篇课文的核心知识点,提升应试能力。

一、字词与句意理解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赴:奔赴;戎机:战事)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北方的寒气;金柝:古代作战时用来报更的器具)

2. 翻译句子: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军经历了百次战斗牺牲,战士们征战了多年才归来。

二、内容与主题分析

1. 简述《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答:《木兰诗》讲述的是北朝时期,花木兰因父亲年老体弱,替父从军,历经多年征战,最终凯旋回家的故事。诗中展现了木兰勇敢、孝顺、忠勇的形象,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坚强与智慧。

2. 结合诗句分析木兰的性格特点。

答:木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她的孝顺与思乡之情;“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则突出了她英勇无畏、不惧生死的英雄气概。

三、艺术特色与修辞手法

1. 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本诗多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使用了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木兰行军迅速的情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则是对偶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

2. 分析诗中“唧唧复唧唧”一句的作用。

答:开篇以“唧唧”声起笔,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引出木兰的愁绪,为后文代父从军埋下伏笔,具有很强的铺垫作用。

四、文学常识与拓展延伸

1. 《木兰诗》属于哪种诗歌体裁?其来源是什么?

答:《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民间传说,后经文人整理流传至今。

2. 列举与《木兰诗》风格相近的古诗作品。

答:如《孔雀东南飞》《长歌行》《十五从军征》等,均属乐府诗,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五、中考真题示例(部分)

【2022年江苏某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问题: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木兰比作雄兔,既表达了她英勇无畏的形象,又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女子同样可以建功立业,凸显了作者对女性才能的赞美与肯定。

结语

《木兰诗》不仅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女性英雄形象的代表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增强他们对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理解与认同。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认真梳理相关知识点,灵活应对各类考题,取得优异成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