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该制度旨在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推动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作业区域、办公场所、仓储设施及相关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涵盖设备运行、人员操作、环境条件、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确保隐患排查全覆盖、无死角。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 公司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任务。
2. 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定期组织本部门开展隐患自查,并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
3.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类、评估、整改跟踪及复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三、隐患排查方式
1. 日常检查:由各岗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 专项检查:针对重点区域、关键设备、特殊作业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如消防设施、电气线路、特种设备等。
3. 季度性排查:结合季节特点和生产任务安排,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
4. 外部检查: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开展的安全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
四、隐患分级与治理
1. 隐患按严重程度分为一般隐患、较大隐患和重大隐患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处理流程和整改时限。
2. 对于一般隐患,由责任部门立即整改并做好记录;对于较大隐患,需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并报安全管理部门备案;对于重大隐患,必须停产整顿,经评估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3. 所有隐患整改完成后,须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确保整改效果符合安全要求。
五、信息报告与档案管理
1. 各部门应建立隐患排查台账,详细记录隐患内容、发现时间、整改措施、责任人及完成情况。
2. 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汇总隐患排查情况,形成分析报告,供管理层决策参考。
3. 所有隐患排查、整改、复查资料应妥善保存,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六、奖惩机制
1. 对于积极主动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因疏忽大意未及时发现隐患、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依据相关规定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处理。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部门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共同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全员安全意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