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出师表原文】《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曹魏之前,向后主刘禅所上的一篇奏章。此文言辞恳切、情真意切,不仅是古代政治文告的典范,更是中华文化中忠诚与责任精神的代表之作。
文章开篇,诸葛亮便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起笔,表达了对先帝刘备早逝的深切哀悼,也暗示了当前国家局势的艰难。他回顾先帝创业的艰辛,强调自己受命于危难之际,肩负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
接着,诸葛亮列举了朝廷中的贤臣良将,并指出他们各有所长,值得信任和重用。同时,他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一些官员的不足,表现出他对朝政的清醒认识和严格要求。
在文中,诸葛亮特别提到“亲贤臣,远小人”,这是他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他对后主刘禅的忠告。他希望刘禅能够明辨是非,任用贤能,避免因小人误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更令人动容的是,诸葛亮在文中多次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决心:“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也展现了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最后,诸葛亮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作结,表明自己一生的志向与使命。他的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却字字千钧,令人肃然起敬。
《出师表》不仅是一篇政治文书,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的作品。它传递的不仅是治国之道,更是一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至今读来,仍令人心生敬仰,感慨万千。
在当今社会,虽然时代已变,但《出师表》中所体现的责任感、忠诚心与使命感,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与责任时,应如诸葛亮一般,坚定信念,勇担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