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对花教案湘艺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对花》,掌握其旋律特点和节奏型,理解歌曲的结构及表现形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和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歌曲《对花》的旋律掌握与演唱技巧。
- 难点: 理解歌曲中“对花”这一民间对唱形式的特点,体会歌词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音频资料、钢琴或电子琴、教学挂图。
- 学生:课本、笔、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对花’这种形式的歌曲?它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形式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对花”是民间常见的对唱形式,常用于表达爱情、生活情趣等。
播放一段《对花》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风格。
2. 新课讲授(15分钟)
- (1)学唱歌曲《对花》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注意音准、节奏和歌词的咬字。
强调歌曲中的方言词汇和节奏变化,如“哎呀嘞”、“哎哟喂”等,增强歌曲的民间特色。
- (2)分析歌曲结构
分析歌曲的段落结构,如前奏、主歌、副歌、尾声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整体布局。
- (3)讲解“对花”的文化背景
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对花”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及其表现形式,使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合作学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花”对唱练习。每组两人一组,分别扮演“男花”和“女花”,进行歌词对答练习。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加入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
各小组轮流展示练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给予评价。教师从音准、节奏、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花》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艺术价值。鼓励学生课后多听一些类似的民歌,拓宽音乐视野。
五、作业布置:
1. 复习歌曲《对花》,熟练演唱。
2. 观看一段关于“对花”或地方民歌的视频,写下自己的感受。
3. 尝试用方言或自己创编一段“对花”歌词,并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听、唱、演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方言词汇的理解仍存在困难,今后可结合更多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七、板书设计:
```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对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反思
```
备注: 本教案根据湘艺版教材编写,适用于八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