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和翻译】《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家王磐创作的一首著名小令,属于“咏物”类作品。全曲以“喇叭”为题,借物抒情,讽刺当时宦官专权、欺压百姓的社会现象,语言诙谐,寓意深刻。
原文: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吹了南家,又吹北家,
官军来往,百姓惊怕。
一吹吹得天地黑,
二吹吹得日月无光,
三吹吹得山河破碎,
四吹吹得人死无数。
只吹得,吹得,
吹得人家妻离子散,
吹得人家骨肉分离,
吹得人家田地荒芜,
吹得人家财宝尽失。
你可知道,
这曲儿,原是宫中传来的调,
如今却成了祸害人间的魔。
呜呼哀哉!
一声声,一阵阵,
吹不尽,人间苦难,
吹不散,心头悲愤。
谁来管?
谁来问?
谁来救?
翻译:
喇叭和唢呐,虽然声音不大,但音调却十分高亢。
它吹过南边的村庄,又吹到北边的村落,
官府的人来来往往,百姓们纷纷感到害怕。
一吹起来,连天地都变得昏暗;
二吹起来,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
三吹起来,山河都为之动荡不安;
四吹起来,百姓的生命接连丧命。
它吹得家庭破裂,夫妻离散,
吹得亲人分离,田地荒废,
吹得家中财物一扫而空。
你知道吗?
这支曲子,原本是皇宫里传出来的曲调,
如今却变成了祸害百姓的恶魔。
唉,真是令人痛心!
一声声,一阵阵,
吹不完人间的苦难,
吹不散心中的愤怒。
有谁来关心?
有谁来过问?
有谁来拯救?
作品赏析:
这首《朝天子·咏喇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的声响,实则通过夸张的比喻和讽刺的语言,揭露了明末宦官专权、横行霸道的现实。作者以“喇叭”象征那些仗势欺人的宦官,用其“曲小腔大”的特点,暗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飞扬跋扈、作威作福。全曲情感激昂,节奏强烈,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民间色彩。
王磐作为一位关心民生、敢于直面现实的散曲作家,通过这一作品表达了对社会黑暗势力的不满与愤懑,也展现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结语:
《朝天子·咏喇叭》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强的散曲,更是一篇充满社会责任感的文学作品。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