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它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与哲理呢?
首先,我们来逐字解析这句话的含义。
“但愿人长久”中的“但愿”,是“只希望”的意思;“人长久”,指的是亲人、朋友或爱人能够平安、健康、长久地生活在一起。“长久”不仅指时间上的延续,也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常用来象征团圆、思念和美好。“共婵娟”则是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同欣赏同一轮明月,表达了一种虽远犹近、心心相印的情感。
合起来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希望所爱的人能够平安长寿,即便身处异地,也能共享同一片明月,寄托着对亲人的牵挂与祝福。
这首词写于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苏辙的时候。当时他被贬至密州,远离京城,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他在月下独饮,感慨人生无常,于是写下这首词,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间亲情的深情呼唤。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的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诗句,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在面对离别、孤独、思念时,都会想起这句诗,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句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人对团圆、亲情的重视,以及对生命、时间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达,信息沟通便捷,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依然需要用心去维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值得珍惜的人和事,哪怕相隔千里,也要保持心灵的联系。
总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更是对人性温情的呼唤。它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成为中华文化中一段永恒的情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