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一百条】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文化内涵。它们往往来源于历史故事、寓言、经典文献或民间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智慧。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份整理自常见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共一百条,按类别进行分类总结,并附有简要解释与出处,便于学习与查阅。
一、常用成语(30条)
序号 |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1 | 一针见血 |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 《晋书·王敦传》 |
2 | 画龙点睛 | 比喻在关键处用精辟词句点明主旨 | 《历代名画记》 |
3 | 井底之蛙 |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庄子·秋水》 |
4 | 精卫填海 | 比喻意志坚定,不畏艰难 | 《山海经》 |
5 | 守株待兔 | 比喻不主动努力,指望侥幸成功 | 《韩非子·五蠹》 |
6 | 掩耳盗铃 | 比喻自欺欺人 | 《吕氏春秋》 |
7 | 对牛弹琴 |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 | 《汉书·东方朔传》 |
8 | 杞人忧天 | 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 《列子·天瑞》 |
9 | 望梅止渴 | 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 《世说新语》 |
10 | 亡羊补牢 | 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 | 《战国策》 |
11 | 三顾茅庐 | 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请教 | 《三国志》 |
12 | 刻舟求剑 | 比喻不知变通,拘泥成法 | 《吕氏春秋》 |
13 | 邯郸学步 | 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原有的本领 | 《庄子·秋水》 |
14 | 胸有成竹 | 比喻做事之前已有把握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15 | 事半功倍 | 指方法得当,效果加倍 | 《孟子·公孙丑上》 |
16 | 事倍功半 | 指方法不当,效率低下 | 同上 |
17 | 举一反三 | 指从一个例子推知其他 | 《论语·述而》 |
18 | 闻鸡起舞 | 比喻勤奋刻苦 | 《晋书·祖逖传》 |
19 | 程门立雪 | 比喻尊敬师长,虔诚求教 | 《宋史·杨时传》 |
20 | 买椟还珠 | 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21 | 水落石出 | 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 《后汉书·王符传》 |
22 | 纸上谈兵 |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23 | 临渊羡鱼 | 比喻空有愿望,没有行动 | 《汉书·董仲舒传》 |
24 | 塞翁失马 | 比喻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 《淮南子·人间训》 |
25 | 囫囵吞枣 | 比喻不加分析地接受事物 | 《朱子语类》 |
26 | 不耻下问 | 比喻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 | 《论语·公冶长》 |
27 | 学而不厌 | 比喻学习不感到满足 | 《论语·述而》 |
28 | 诲人不倦 | 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 同上 |
29 | 一视同仁 | 比喻平等对待不同的人 | 《孟子·滕文公上》 |
30 | 任重道远 |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努力 | 《论语·泰伯》 |
二、形容人的品质(20条)
序号 |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31 | 光明磊落 | 形容人正直坦荡 | 《宋史·赵抃传》 |
32 | 两袖清风 | 形容廉洁清贫 | 《明史·海瑞传》 |
33 | 忠心耿耿 | 形容忠诚可靠 | 《东周列国志》 |
34 | 大公无私 | 形容公正不偏私 | 《荀子·儒效》 |
35 | 诚实守信 | 形容为人真诚,讲信用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
36 | 坚贞不屈 | 形容意志坚定,不被困难动摇 | 《汉书·苏武传》 |
37 | 舍己为人 | 比喻牺牲自己,帮助他人 | 《孟子·尽心上》 |
38 | 乐于助人 | 形容喜欢帮助别人 | 《论语·雍也》 |
39 | 严于律己 | 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 | 《礼记·大学》 |
40 | 一丝不苟 | 形容做事认真细致 | 《明史·王守仁传》 |
41 | 任劳任怨 | 形容工作勤恳,不抱怨 | 《后汉书·王符传》 |
42 | 见义勇为 | 形容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去做 | 《孟子·告子上》 |
43 | 谦虚谨慎 | 形容态度谦逊,做事小心 | 《毛泽东选集》 |
44 | 朴实无华 | 形容质朴自然,不夸张 | 《红楼梦》 |
45 | 专心致志 | 形容用心专一,精神集中 | 《孟子·告子上》 |
46 | 一心一意 | 形容专心一意,没有杂念 | 《资治通鉴》 |
47 | 勤俭节约 | 形容勤劳节俭 | 《颜氏家训》 |
48 | 自强不息 | 形容不断自我提升,永不放弃 | 《易经·乾卦》 |
49 | 知书达理 | 形容有知识,懂礼貌 | 《红楼梦》 |
50 | 品学兼优 | 形容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 《现代汉语词典》 |
三、形容事物状态(20条)
序号 |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51 | 井然有序 | 形容整齐、有条理 | 《诗经·小雅》 |
52 | 一帆风顺 | 比喻顺利无阻 | 《三国演义》 |
53 | 一劳永逸 | 指一次努力,以后不用再费力 | 《汉书·东方朔传》 |
54 | 一鸣惊人 | 比喻平时不出众,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 《史记·滑稽列传》 |
55 | 一箭双雕 | 比喻一举两得 | 《北史·长孙晟传》 |
56 | 一针见血 |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 《晋书·王敦传》 |
57 | 一鼓作气 |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口气完成 | 《左传·庄公十年》 |
58 | 一石二鸟 | 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 《增广贤文》 |
59 | 一叶障目 | 比喻因小失大 | 《韩非子·喻老》 |
60 | 一纸千金 | 比喻文章珍贵 | 《后汉书·王充传》 |
61 | 一掷千金 | 形容挥霍无度 | 《史记·货殖列传》 |
62 | 一败涂地 | 比喻失败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 《史记·项羽本纪》 |
63 | 一往无前 | 比喻勇往直前,毫无畏惧 | 《后汉书·马援传》 |
64 | 一无所获 | 比喻什么也没有得到 | 《晋书·陶侃传》 |
65 | 一无所知 | 比喻完全不知道 | 《史记·陈涉世家》 |
66 | 一窍不通 | 比喻完全不懂 | 《西游记》 |
67 | 一穷二白 | 形容经济或文化非常落后 | 《毛泽东选集》 |
68 | 一塌糊涂 | 形容混乱不堪 | 《红楼梦》 |
69 | 一触即发 | 比喻事情非常紧张,随时可能发生 | 《后汉书·王符传》 |
70 | 一成不变 | 比喻固定不变 | 《礼记·大学》 |
四、情感与心理(20条)
序号 |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71 | 心花怒放 | 形容非常高兴 | 《红楼梦》 |
72 | 心灰意冷 | 形容失望、绝望 | 《红楼梦》 |
73 | 心旷神怡 | 形容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 《岳阳楼记》 |
74 | 心急如焚 | 形容非常着急 | 《三国演义》 |
75 | 心满意足 | 形容非常满足 | 《红楼梦》 |
76 | 心怀鬼胎 | 形容内心有不可告人的想法 | 《水浒传》 |
77 | 心猿意马 | 形容心思不定,难以专注 | 《敦煌变文集》 |
78 | 心安理得 | 形容做事合乎情理,心安理得 | 《孟子·尽心上》 |
79 | 心潮澎湃 | 形容情绪激动 | 《现代汉语词典》 |
80 | 心惊肉跳 | 形容非常害怕 | 《红楼梦》 |
81 | 心照不宣 | 形容彼此心里明白,但不说出来 | 《后汉书·王符传》 |
82 | 心甘情愿 | 形容自愿、乐意 | 《红楼梦》 |
83 | 心不在焉 | 形容心思不集中 | 《礼记·大学》 |
84 | 心烦意乱 | 形容心情烦躁,思绪混乱 | 《红楼梦》 |
85 | 心领神会 | 形容心中领会,不必多言 | 《红楼梦》 |
86 | 心平气和 | 形容心情平静,态度温和 | 《论语·雍也》 |
87 | 心狠手辣 | 形容手段狠毒 | 《水浒传》 |
88 | 心高气傲 | 形容骄傲自满 | 《红楼梦》 |
89 | 心灰意懒 | 形容情绪低落,缺乏动力 | 《红楼梦》 |
90 | 心驰神往 | 形容非常向往 | 《后汉书·王符传》 |
五、其他常用成语(20条)
序号 |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91 | 一言九鼎 | 比喻说话分量重,有权威 | 《史记·平原君列传》 |
92 | 一诺千金 | 比喻守信用 |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
93 | 一箭双雕 | 比喻一举两得 | 《北史·长孙晟传》 |
94 | 一劳永逸 | 指一次努力,以后不用再费力 | 《汉书·东方朔传》 |
95 | 一针见血 |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 《晋书·王敦传》 |
96 | 一石二鸟 | 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 《增广贤文》 |
97 | 一鸣惊人 | 比喻平时不出众,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 《史记·滑稽列传》 |
98 | 一帆风顺 | 比喻顺利无阻 | 《三国演义》 |
99 | 一往无前 | 比喻勇往直前,毫无畏惧 | 《后汉书·马援传》 |
100 | 一尘不染 | 形容非常干净,没有污染 | 《红楼梦》 |
以上是一百条常见的成语汇总,涵盖日常交流、文学创作、思想修养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灵活运用,避免生搬硬套。
以上就是【成语大全一百条】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