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暮年的意思】“烈士暮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有志之士到了晚年仍然保持壮志未酬、心怀抱负的状态。这个词语不仅表达了对人生晚景的感慨,也体现了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一、含义总结
“烈士暮年”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原意是说,即使是老马,仍有驰骋千里的志向;即使是年迈的英雄,心中依然充满豪情壮志。后人用“烈士暮年”来比喻那些虽已年老,但仍不放弃理想的志士。
二、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烈士 | 原指有抱负、有气节的人,后多用于指为革命或正义事业牺牲的人,也可泛指有志之士。 |
暮年 | 指人生的晚年,即老年时期。 |
烈士暮年 | 指有志之士到了晚年,依然保持着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 |
三、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人物虽年老但精神不衰的情景。
2. 日常表达中:可用于赞美他人老当益壮、仍怀理想的精神状态。
3. 历史评价中:用于评价历史人物如曹操、诸葛亮等,在晚年仍不忘国家大业。
四、相关诗句与出处
- 曹操《龟虽寿》: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烈士暮年”最早的出处,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迈,但仍胸怀大志的情感。
- 杜甫《蜀相》: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虽非直接使用“烈士暮年”,但同样表达了对英雄未竟事业的惋惜之情。
五、延伸理解
“烈士暮年”不仅是对个人精神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无论年龄多大,只要心怀理想,就值得尊敬和敬仰。
六、常见误用
- 误解为“烈士死后才到晚年”:这是错误的理解,应理解为“有志之士到了晚年”。
- 误用为贬义词:实际上,“烈士暮年”是褒义词,强调的是精神不灭、志向不改。
七、结语
“烈士暮年”是一个富有力量和情感色彩的成语,它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时间长短,更在于精神的高度。即使步入晚年,只要心中仍有梦想,便是真正的“烈士”。
以上就是【烈士暮年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