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踩高跷的基本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踩高跷的基本动作要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踩高跷的基本动作要领,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持平衡,以及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
- 高跷若干对(根据学生人数准备)
- 安全垫或软垫若干
- 简易障碍物(如小凳子、绳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教师可以先讲述踩高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视频:播放一段关于踩高跷的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踩高跷的魅力。
二、热身运动(10分钟)
1. 全身拉伸: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全身拉伸,预防运动损伤。
2. 腿部力量训练:做一些简单的腿部力量练习,为接下来的踩高跷活动做好准备。
三、讲解示范(10分钟)
1. 基本动作讲解:
- 踩高跷时双脚需放在高跷的横杆上。
- 双手握住高跷的竖杆,保持身体平衡。
- 步伐要稳,眼睛向前看,避免低头。
2. 安全注意事项:
- 活动前检查高跷是否牢固。
- 在空旷平坦的地方进行活动,避免摔倒受伤。
- 如果感到不适,立即停止活动。
四、分组练习(20分钟)
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
2. 练习:每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练习踩高跷的基本动作。
3. 障碍赛: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物,让学生尝试跨越障碍,增加趣味性。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
2. 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鼓励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延伸活动:
1. 家庭作业:回家后尝试在家长的陪伴下继续练习踩高跷。
2. 比赛活动:组织一次班级踩高跷比赛,评选出“最佳平衡奖”、“最快速度奖”等奖项。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到踩高跷的乐趣,并从中学会坚持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