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叙事性文章。本文通过讲述列宁与小男孩之间围绕一只灰雀发生的故事,展现了列宁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通过善意引导孩子改正错误的方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初步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内容。
-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
-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 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尊重他人、耐心沟通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列宁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语句深入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灰雀图片,请同学们描述看到的画面。
2. 引入课题《灰雀》,让学生猜猜这个题目可能讲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3. 检查预习情况,指导书写易错字。
(三)精读感悟
1. 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 让学生找出描写灰雀美丽的句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思考:为什么列宁会那么喜欢这只灰雀?
2. 学习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
- 小组讨论:列宁为什么没有直接批评小男孩?
- 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双方的心理活动。
-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列宁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3. 学习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
-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灰雀回来了说明了什么?
- 总结全文,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1. 请学生讲述一个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类似的事情。
2. 观看一段保护野生动物的视频短片,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五)布置作业
1. 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
2.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六、板书设计
灰雀
列宁——喜爱灰雀——发现灰雀不见——寻找灰雀——灰雀归来
尊重他人、善于沟通
七、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见解。同时也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