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语文课堂上,肖培东老师以他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教学功底,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语文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节课不仅展现了作者莫顿·亨特通过自身经历所传递的人生哲理,更让我们感受到文字背后深刻的情感与智慧。
课堂开始时,肖老师并没有急于讲解课文内容,而是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他用亲切的语言询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让自己感到害怕或困难的事情?当时你是怎么克服的?”这一问题瞬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有的同学分享了学习上的难题,有的则讲述了与朋友之间的矛盾,还有的提到了面对失败时的坚持……每个人的故事都充满了真实感,也让人感受到了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
接着,肖老师引入了课文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关于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的故事。”他边说边板书课题,同时鼓励学生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主人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回答:“他被困在悬崖上,不敢下来。”肖老师微笑着点头肯定,并进一步追问:“那么,他是怎样最终成功脱险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文章的核心在于“分解目标”和“逐步行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肖老师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他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负责讨论并总结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发言,还有人补充遗漏的部分。当各组汇报成果时,肖老师适时地点评,指出他们分析得准确与否,并补充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提到主人公父亲的帮助时,他说:“父亲没有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而是教给他一个方法——‘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无论多么艰巨的任务,都可以通过分阶段完成来实现。”
此外,肖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他要求每位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许多同学都表示,这篇文章让他们明白了面对困难时不要急躁,要冷静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而非直接替代。
整堂课气氛活跃而又充满温情,肖老师的耐心倾听和细致点评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最后,他总结道:“人生就像攀登一座高山,总会遇到各种障碍。但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并且相信自己能够继续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到达顶峰。”这句话不仅概括了本节课的重点,也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指明了方向。
总之,《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堂课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文本解读,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肖培东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魅力,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收获颇丰,既增长了知识,又提升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