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学习中,《搭石》是一篇充满诗意与哲理的文章。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山村中的搭石,展现了乡亲们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为了让四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以下是一份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理解搭石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借物抒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搭石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 难点: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如山村风景图、搭石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同时,也可以布置学生查找关于自己家乡的小故事或者照片作为课前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乡村清晨宁静画面的短片,然后提问:“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觉得什么东西最能代表这个地方?”接着引出课题——《搭石》,并简要介绍搭石的历史背景及用途。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生字词。
2. 同桌互查识字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 全班齐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精读感悟
1. 品读语言美
-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并说明理由。
- 分析重点句:“紧走搭石慢过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2. 体会情感深
- 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文中人物对话,感受乡亲们之间那种淳朴真挚的情感。
- 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把搭石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它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桥梁吗?
四、拓展延伸
1.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搭石这样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的事物。
2. 如果让你为家乡设计一座特别的“搭石”,你会怎么做呢?
五、总结回顾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学习《搭石》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珍惜当下,关爱他人。
板书设计
搭石
→ 自然环境描写
→ 人文精神体现
→ 生活哲理探讨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不仅能深刻理解《搭石》这篇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能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互助友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