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传统节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和寓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粽子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难点:体会端午节背后蕴含的情感价值,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图片资料(如粽子图片)、视频资料(关于端午节由来的小故事)以及实物材料(糯米、粽叶等),以便在课堂上直观展示给学生看。同时还需要设计好小组活动的任务单,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几张不同种类粽子的照片,请学生们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馅儿的?然后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端午粽》。
-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吃粽子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知识。
2. 初读课文
- 让全班齐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纠正发音错误的地方。
- 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词语,并尝试联系上下文猜测其意思。
3. 细读感悟
- 分段落讲解课文内容,重点突出“包粽子”这一环节的具体步骤;
- 结合PPT上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纪念屈原的方式呢?”
4. 实践体验
-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原材料,请他们按照刚才学到的方法亲手尝试包几个粽子;
-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方案,最后大家一起品尝劳动成果。
5. 总结延伸
-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 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今天学到的东西,并邀请长辈一起参与类似的庆祝活动;
- 推荐一些关于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供有兴趣的同学课外阅读。
六、作业布置
完成一份关于“我心目中的端午节”的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能够反映出你对这个节日的理解与喜爱。
七、板书设计
端午粽
1. 介绍端午节
2. 包粽子的过程
3. 文化意义
八、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后还可以考虑增加更多形式多样的互动环节,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