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汉乐府古诗原文】《长歌行》是汉代乐府诗中的一首经典之作,属于“汉乐府”中的抒情诗类。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意蕴,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珍惜光阴、奋发图强的劝诫。
全诗如下: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
《长歌行》出自汉代乐府诗集,乐府原是秦汉时期设立的音乐机构,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整理乐谱,并用于朝廷礼仪或宫廷娱乐。汉武帝时期,乐府制度进一步完善,大量民间诗歌被收录,形成了后世所称的“汉乐府”。这些诗歌多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语言质朴自然,内容广泛,涵盖了劳动、爱情、战争、民生等多个方面。
虽然《长歌行》的具体作者已不可考,但它无疑是汉代民间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命、时间以及奋斗精神的深刻思考。
二、诗意解析
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园子里的葵菜翠绿茂盛,早晨的露水在阳光下即将蒸发。这里用自然景物起兴,引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2.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生长繁茂,充满生机。这一句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也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3.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诗人担心秋天的到来,因为那时花草枯黄,树叶凋零,一切繁华都将消逝。这是对生命无常的忧虑,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4.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江河奔流向东,最终汇入大海,但再也不会回头。这句诗以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的不可逆性,强调时间的宝贵与不可挽回。
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直指主题。它告诫人们,年轻时如果不努力进取,等到年老体衰时只能空自懊悔。这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后人的殷切期望。
三、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全诗仅二十字,却层层递进,由自然景象引出人生哲理,具有极高的概括力。
-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植物的生长与凋零,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悟,使抽象的思想具象化。
- 结构紧凑,情感真挚:从春天的生机到秋天的萧瑟,再到对未来的担忧,情感层层深入,结尾的警句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四、现实意义
《长歌行》不仅是一首古代诗歌,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理的启示录。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许多人忽视了时间的珍贵。这首诗提醒我们:人生短暂,唯有珍惜当下,努力拼搏,才能不负韶华,实现自我价值。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应铭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不仅是古人对我们的忠告,更是跨越时空的人生箴言。
结语
《长歌行》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成为汉乐府诗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生命的思考,也给现代人带来了深刻的启发。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回望这首诗,感受那份来自千年前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