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热爱祖国”主题单元。文章通过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后来被毁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暴行的痛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为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学习。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的宏伟壮观,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圆明园建筑风格和文物珍宝的语句。
- 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
理解“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括圆明园的历史图片、视频片段)
- 生字卡片
-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课文内容梳理、重点句子摘抄)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明园曾经是什么样子吗?它为什么会被毁灭?”引出课题。
2. 回顾旧知(5分钟)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抽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巩固基础知识。
3. 深入阅读(15分钟)
- 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圆明园建筑风格的词语,如“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象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并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品析,感受其壮丽景象。
- 研读第三自然段:
通过“上自……下至……”这一句式,让学生体会圆明园收藏的丰富文物,感受其作为“万园之园”的地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物代表了什么?它们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4. 情感升华(10分钟)
- 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侵略者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后,放火焚烧……”,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愤怒与惋惜之情。
- 小组讨论:
“你认为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发表看法,培养思辨能力。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之间的对比,强调“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6. 作业布置(2分钟)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圆明园》,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 收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
```
圆明园的毁灭
昔日辉煌:
- 建筑风格: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 文物珍宝:上自……下至……
今日毁灭:
- 被掠夺、被烧毁
- 文化损失、民族耻辱
感悟与反思:
- 热爱祖国文化
- 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
七、教学反思
本课以情感体验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思考中深化情感的共鸣。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与讨论,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今后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与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