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绘本教案谁藏起来了】一、活动名称:
《谁藏起来了》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理解“藏起来”的含义,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体验寻找与发现的乐趣,增强幼儿的专注力和参与感。
3. 语言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内容。
三、活动准备:
- 绘本《谁藏起来了》(可选用类似主题的绘本)
- 图片卡若干(包含动物或人物图片)
- 小道具(如帽子、围巾等,用于游戏环节)
- 黑布或纸箱(用于“藏起来”游戏)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有多个小动物的图片,提问:“你们看,这里有好多小动物,可是它们好像都不见了,你们能找出来吗?”引发幼儿兴趣。
2. 阅读绘本(10分钟):
教师边讲故事边展示绘本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中的细节,如动物的位置、颜色、动作等。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
- “你看到了什么?”
- “谁不见了?它藏在哪里?”
- “你觉得它为什么藏起来呢?”
3. 游戏互动(15分钟):
- 游戏一:“找一找”
教师将几张图片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让幼儿分组寻找,并说出找到的物品名字。
- 游戏二:“谁藏起来了”
教师拿出几张图片,让幼儿记住后,教师将其中一张“藏起来”,请幼儿猜出是哪张被藏起来了,并说说理由。
4. 延伸活动(5分钟):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藏东西”的经历,鼓励他们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来。
五、活动延伸建议: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找不同”、“拼图”等游戏材料,进一步巩固幼儿的观察力。
-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类似主题的绘本,增强亲子互动。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绘本为载体,结合游戏形式,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表达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同时注意个别差异,关注每个孩子的参与度。
温馨提示: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