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地区被割让给普鲁士,当地学校从此不再教授法语的故事。通过小主人公小弗朗茨的视角,展现了人们对母语的珍视与对祖国的深情。
一、阅读理解题
1. 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在故事中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答:
文章的主人公是小弗朗茨。他一开始对上学并不重视,甚至觉得老师布置的功课很麻烦。但在得知这是“最后一课”后,他感到震惊和后悔,开始认真听讲,并对老师和法语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热爱。
2.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穿上了最漂亮的礼服?
答:
韩麦尔先生穿上最漂亮的礼服,是为了表达对这堂“最后一课”的尊重,也是对法语和祖国的最后告别。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意识到法语的重要性,以及失去母语的痛苦。
3. 文中提到“我的朋友们,我……我……”,这句话表达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
答:
这句话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与悲痛。他因无法继续教法语而感到心酸,同时也为即将失去祖国的语言而难过,语言哽咽,难以继续说话。
4. 小弗朗茨在最后一课中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
小弗朗茨从最初的懒散、不重视学习,到后来认真听课、珍惜法语,表现出他对祖国语言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的觉醒。这说明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会意识到母语和文化的重要性。
5. 作者通过“最后一课”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作者通过“最后一课”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强调了语言作为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
二、总结
《最后一课》虽然篇幅不长,但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它不仅是一篇关于语言和教育的文章,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通过小弗朗茨和韩麦尔先生的经历,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在失去语言时的痛苦与尊严,也感受到了对祖国深深的依恋与怀念。
关键词: 最后一课、阅读理解题、答案、都德、爱国主义、语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