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知识点归纳】《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一篇说明性散文,收录于《虞初新志》。文章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艺术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核舟记》一文的知识点归纳,便于学生复习与掌握。
一、作者简介
魏学洢,字子敬,明末人,生平不详。其父魏大中为东林党重要人物,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陷害致死。魏学洢在父亲死后,曾作《哭父诗》十二章,表达哀思。本文是他为纪念父亲所作,借“核舟”这一微小物件,寄托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二、文体特点
《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也带有记叙文的成分。文章通过描述一件微雕艺术品——核舟,展示了作者的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
三、内容概述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王叔远的工匠,用一枚桃核雕刻出一艘栩栩如生的船,并在船上雕刻了苏轼泛舟赤壁的情景。文中详细描写了船舱、船窗、人物姿态、衣着细节等,充分展现了雕刻技艺的精湛。
四、重点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 奇巧 | 精妙巧妙 |
| 罔不因势象形 | 没有不是根据材料的形状来模仿事物 |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 |
| 可以为宫室、器皿、人物 | 可以雕刻成房屋、器物、人物等 |
| 诎右臂 | 弯曲右臂 |
| 若有所语 | 好像在说话 |
| 历历可数 | 清清楚楚可以数得过来 |
五、句子翻译与赏析
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译: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度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赏析:开篇即点明核舟的大小,突出其“微雕”的特点。
2.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译:中间高起并开窗的部分是船舱,用竹叶覆盖着。
赏析:描写船舱的构造,体现雕刻者的精细工艺。
3.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眼睛正视着,神情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
赏析:通过对人物神态的描写,表现了雕刻作品的生动与真实。
六、写作特色
1. 以小见大:通过一枚小小的桃核,展现宏大的艺术世界。
2. 细致入微:对人物、场景、动作等进行了细腻的刻画。
3. 语言简练:用词准确,句式多样,富有节奏感。
4. 结构严谨:按照空间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清晰。
七、主题思想
《核舟记》不仅是一篇介绍核雕技艺的文章,更表达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寄托了情感与艺术的结合。
八、常见考点归纳
1. 作者及出处
2. 文章体裁
3. 重点实词与虚词(如“奇”、“可”、“为”等)
4. 句子翻译(如“中轩敞者为舱”等)
5. 写作手法与艺术特色
6. 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九、拓展延伸
- 了解“微雕”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 探讨“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 对比《核舟记》与其他说明文的异同。
结语:
《核舟记》虽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是学习古文、了解传统技艺的重要文本。通过深入学习,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