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的作者是: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李清照
D. 柳永
2. 这首词的体裁是:
A. 诗
B. 赋
C. 词
D. 曲
3. “破纸窗间自语”一句中,“自语”的意思是:
A. 自己说话
B. 风声作响
C. 火焰燃烧的声音
D. 鸟鸣声
4. 下列对“此身虽在,怎堪憔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身体虽然还活着,但心情很愉快
B. 身体虽然还活着,但内心非常痛苦
C. 身体已经不在了,但精神还在
D. 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解脱
5.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喜悦与满足
B. 孤独与忧愁
C. 欢快与兴奋
D. 悲伤与绝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简要分析“梦中行遍,江南江北”这句词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词通过梦境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表现出他对江南江北美景的向往与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
2. “破纸窗间自语”这一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一描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破旧的窗户赋予了声音,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增强了全词的意境,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无助。
3. 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此身虽在,怎堪憔悴”的理解。
答:“此身虽在”表明作者的身体仍然存在,但“怎堪憔悴”则表达了他内心的极度痛苦与疲惫。整句话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情绪,反映了作者在现实中的困境与精神上的压抑。
4.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破纸窗间自语”是拟人手法;“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是比喻手法;“此身虽在,怎堪憔悴”则是通过对比来突出作者内心的痛苦。
三、作文题(15分)
请以“孤独与希望”为题,结合《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参考范文:
孤独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体验。在《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然而,在这种孤独之中,也蕴含着一种希望的力量。
作者身处异乡,独自一人,面对破败的屋舍,听着风声低语,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但他并未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通过梦境的方式,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他在孤独中坚持的动力。
人生难免会有孤独的时刻,但正是这些时刻,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当我们感到孤单时,不妨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许能在黑暗中找到一丝光明。
总之,孤独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它。愿每个人都能在孤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希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