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假字】在古文学习中,通假字是一个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难点。《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一句,便是典型例子。其中,“莩”与“殍”为通假字关系,理解这一点有助于准确把握文章含义。
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为:“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在这段话中,“莩”本应为“殍”,表示饿死的人。由于古代书写习惯和音近关系,“莩”常被用作“殍”的通假字。因此,“涂有饿莩”实为“涂有饿殍”,意指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没有人去开仓赈济。
二、通假字解析表
| 原文词语 | 正确字 | 通假关系 | 含义解释 | 出处 |
| 藐 | 毛 | 通假 | 草木初生的嫩芽 | 《诗经·小雅·采薇》 |
| 置 | 置 | 通假 | 放置、安置 | 《论语·卫灵公》 |
| 阴 | 阴 | 通假 | 阴阳中的阴 | 《易经》 |
| 豰 | 资 | 通假 | 资财、粮食 | 《孟子·梁惠王上》 |
| 葩 | 花 | 通假 | 花朵 | 《诗经·周南·桃夭》 |
> 注:此处表格仅展示部分通假字示例,重点在于说明“莩”与“殍”的关系。
三、学习建议
1. 积累常见通假字:如“蚤”通“早”,“直”通“只”,“莫”通“暮”等。
2. 结合上下文判断:通假字往往与本字意义相近或相关,需结合语境理解。
3. 查阅权威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说文解字》等,帮助辨析通假现象。
四、结语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虽短,却蕴含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理解其中的通假字不仅有助于准确解读文本,也能提升古文阅读能力。掌握通假字的规律,是深入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一步。
以上就是【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假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