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记叙文类。文章通过讲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表达了对亲人的不舍和对和平的渴望。课文语言朴实感人,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感恩意识。
- 增强学生对“亲情”“友情”“战友情”的理解和珍惜。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 难点: 理解“亲人”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感悟战争中的真情。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如抗美援朝历史背景图)。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抗美援朝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亲人’指的是谁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亲人’的文章,它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呢?”
3. 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初步感知课文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尝试理解大意。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正音和讲解。
3. 同桌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三次“亲人”的称呼,分别是谁?
- 战士们称朝鲜大娘为“亲人”,称小金花为“亲人”,称大娘的女儿为“亲人”。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被称为“亲人”?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
3. 小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亲人”这个词的理解。
4. 教师总结:这里的“亲人”不仅仅是血缘关系,更是因为彼此之间的关爱与牺牲,才让彼此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
(四)品读语言,感受情感(10分钟)
1. 选取文中感人语句进行品读,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怎么能够不把您当亲人呢?”
2. 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10分钟)
1. 展示一些抗美援朝时期的真实照片或故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背景。
2. 提问:如果你是志愿军战士,你会如何对待身边的“亲人”?
3.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身边“亲人”的故事,引导他们珍惜身边的爱与关怀。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也明白了“亲人”不仅是血缘,更是心灵的牵挂。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身边的亲人》,写出你心中最难忘的“亲人”故事。
-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查阅更多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写一份简要的读书笔记。
六、板书设计:
```
《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情
亲人:不是血缘,而是真心
感动:无私付出,铭记于心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情感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课堂更具温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