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恶痛疾的意思和造句】“深恶痛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极度厌恶和憎恨。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说话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常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一、成语释义
“深恶痛疾”由两个部分组成:
- 深恶:指非常厌恶。
- 痛疾:指极其痛恨。
合起来,“深恶痛疾”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怀有极其强烈的憎恶和不满情绪。它通常用于形容对某些不良现象、错误行为或不道德行为的强烈反感。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民之多怨,其可久乎?吾闻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今君失本,是以民怨,深恶痛疾。”后世在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评论、新闻报道、学术文章中较为常见。例如:
> 对于这种腐败行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疾。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咬牙切齿、愤愤不平、痛心疾首
- 反义词:毫不在意、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四、造句示例
1. 他对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深恶痛疾,一直呼吁加强廉政建设。
2. 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让环保人士深恶痛疾,纷纷提出抗议。
3. 老师对学生作弊的行为深恶痛疾,坚决要求严肃处理。
4. 在这次事件中,公众对政府的不作为深恶痛疾,舆论一片哗然。
5. 面对网络上的谣言,很多人深恶痛疾,呼吁加强监管。
五、使用注意
虽然“深恶痛疾”表达的是强烈的情绪,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因语气过于激烈而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同时,该成语不宜用于描述轻微的不满或普通的情感反应。
六、总结
“深恶痛疾”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适用于表达对不良现象或行为的极端不满。掌握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在写作或口语中合理运用,可以让表达更加生动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