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教法浅说(期刊论文)】在语文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需要教师结合文本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守财奴》以其生动的人物刻画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成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选材。本文旨在从教学角度出发,对《守财奴》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首先,教师在讲解《守财奴》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小说通过主人公“守财奴”这一形象,展现了旧社会中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以及由此引发的人性异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如“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他身上有哪些典型的性格特征?”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的社会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思维。
其次,在语言风格方面,《守财奴》语言朴实却富有表现力,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典型语句进行品读,如描写主人公贪婪心理的句子,让学生体会老舍语言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增强他们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外,教学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相关影视片段或配乐朗诵,营造更丰富的学习氛围。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情境,增强阅读体验。
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与写作练习。例如,可以让学生对比老舍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者撰写一篇以“金钱与人性”为主题的小论文,以此深化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守财奴》作为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其教学价值不仅体现在语言与文学层面,更在于它所传递的社会思想与人文关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启发与拓展,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在思考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