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不跟陌生人走】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陌生人”的概念,知道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
3. 通过情景模拟,增强幼儿在遇到陌生人时的应对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教师提前准备情景剧道具(如帽子、围巾、玩具等)。
2. 制作“我不跟陌生人走”宣传画或卡片。
3. 准备相关故事图片或动画视频(如《小红帽》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引导幼儿:“小朋友,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认识的人?他们可能会说一些好听的话,但你们知道吗?有时候他们可能不是好人哦!”接着播放一段简单的动画短片,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为跟陌生人走而遇到危险的故事。
2. 情景模拟(10分钟)
教师扮演“陌生人”,用温柔的语气对孩子们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让我来接你回家。”然后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如果孩子有想跟走的倾向,教师要及时制止,并引导他们说出原因:“你为什么不想跟他走呢?”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讨论与分享(8分钟)
教师提问:“如果你遇到一个不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做?”让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知道的安全知识。教师总结:“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更不能跟他们走,要记住告诉老师或者爸爸妈妈。”
4. 游戏巩固(7分钟)
开展“我不跟陌生人走”游戏:教师请一名幼儿扮演“陌生人”,其他幼儿需要判断是否应该跟随。如果判断正确,可以得到小贴纸奖励;如果跟错了,教师引导其重新思考。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复述安全口诀:“不跟陌生人走,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遇到问题找大人。”并展示之前制作的宣传画,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印象。
四、延伸活动:
1. 家园共育:发放“安全小卫士”任务卡,请家长协助孩子在家练习如何拒绝陌生人。
2. 区角活动:在角色区设置“安全小卫士”情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情景模拟和互动游戏,帮助幼儿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意识。在今后的教育中,还需结合更多生活场景,持续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教师应关注个别幼儿的反应,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