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安徒生童话》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背景,掌握阅读童话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童话中蕴含的真善美,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善良、勇敢、乐观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安徒生童话》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寓意,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 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内涵。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 《安徒生童话》精选篇目(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等);
-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 阅读任务单、思维导图模板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
- 提前阅读《安徒生童话》部分故事;
- 准备笔记本,记录阅读感受和疑问。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听过哪些童话故事?最喜欢哪一位作家的作品?”
接着播放一段关于安徒生的简短视频,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步感知(10分钟)
- 教师展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故事片段,引导学生朗读并讨论:
“你从故事中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主人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么面对的?”
- 学生分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初步感受。
3. 深入探究(15分钟)
- 教师出示“阅读任务单”,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2)故事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为什么?
(3)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任务单,并在小组内交流。
4. 思维拓展(10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将童话故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出开放性问题: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角,你会怎么做?”
“你觉得故事中的角色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安徒生童话》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 布置课外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安徒生童话》,并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或绘制一张故事思维导图。
五、板书设计:
```
《安徒生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
1. 作者简介: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2. 作品特点:充满想象力、富有哲理、贴近生活
3. 阅读方法:
- 通读全文,把握情节
- 关注人物描写,体会情感
- 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思考、表达、成长。后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适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与感悟。
---
备注: 此教案为原创内容,注重教学流程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适用于小学高年级或初中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